網站地圖 - 關於我們
          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業界 > 分析 正文

          【光明時評】“千名院士做科普”是一種率先垂範

          作者:admin 時間:2023-09-11 11:01
          導讀:

            【光明時評】

            作者:郭明飛(湖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研究中心華中師範大學分中心研究員、華中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近日,“科學與中國”20周年大會暨“千名院士・千場科普”行動在京啟動,當日舉行的首場報告會上,武向平、丁奎嶺、邵峰、姚檀棟、梅宏、高德利、金湧、孫凝暉等8位兩院院士作了天文、地理、生命、資環、數字與計算等領域的科普報告,引發廣泛關注。

            院士是我國科學技術方麵和工程科學技術方麵的最高學術稱號,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院士是這一至高榮譽的獲得者,在社會上享有很高的聲譽和威望。目前我國兩院院士總數在1700人左右,除去其中年紀較大、不便外出作報告者,以及因其他原因無法分身者,“千名院士做科普”意味著幾乎所有院士都將參與進來,活動規格之高、力度之大、範圍之廣可見一斑。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既然是兩翼,就意味著必須相對對稱發展,不能長短不一;既然同等重要就意味著要同等重視,不能厚此薄彼。近年來,各級黨委政府越來越重視科普工作,大力鼓勵科學家參與科普。相關部門之所以如此重視科普,是因為今日之中國,科學普及已經成為全民科學素質提高的關鍵,乃至成為中國科技成果快速轉化的關鍵。

            科普是提高公民科學素養、營造科創氛圍的撬動點,沒有科學的大眾化,就沒有公民科學素養的提升;沒有公民科學素養的提升,科技創新就缺乏足夠的群眾基礎、社會基礎。科學不是小圈子的遊戲,而是社會係統的成員。對科學家而言,科普不僅不是不務正業,恰恰相反,是“守正業、務正業”,是發揮專業所長、自身優勢的鮮明體現。所以,科學家搞科普是分內之事,是一種不可推卸的應盡責任。可以說,科學家是從事科普工作的“正規軍”“王牌軍”。尤其是對一些社會上流行的偽科學、假科學,科學家更應該身先士卒、以身作則,及時向公眾普及科學知識,答疑釋惑、澄清謬誤、以正視聽,讓虛假知識、偽科學謠言沒有橫行之機,讓真知識、真科學廣泛傳播和普及。有關部門、科研院所、高校要順應“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時代要求,著力建立健全體製機製,完善考核評價製度,為科學家從事科普工作奠定製度保障。

            從八旬院士汪品先在互聯網平台上成為吸粉百萬的“科普大V”,到歐陽自遠、譚天偉、張福鎖、高福、歐陽鍾燦等5位院士參與的《院士科普》節目獲全網超過十億次點擊;從不久前陳孝平、桂建芳等7名院士在武漢聯名倡議將科普工作放在心上、落在行動上,到日前“千名院士・千場科普”行動掀起科普高潮,受到公眾歡迎……事實一再說明,讓科學貼近生活與大眾才更具人氣,更有影響力。

            科研求真知,科普盡善美。千名院士做科普是一種率先垂範,是一種積極引導。不光是院士,所有科學家、科研工作者都應該在埋頭鑽研、攻克難題的同時,努力把掌握的新知識、新思想、新技術通過淺顯易懂的語言傳播出去,實現科學知識的“效用最大化”。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11日 02版)

          打賞

          取消

          感謝您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掃碼支持
          掃碼打賞,你說多少就多少

          打開支付寶掃一掃,即可進行掃碼打賞哦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後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

          欄目分類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Copyright © 2021 早報網 版權所有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早報網觀點。如您發現內容涉嫌侵權違法立即與我們聯係客服 710564642@juzkou.com 對其相關內容進行刪除。
          早報網登載文章隻用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早報網》官方網站:www.juzkou.com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