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 關於我們
          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業界 > 分析 正文

          今日冬至|冬至大如年

          作者:admin 時間:2023-12-22 14:29
          導讀: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北京時間12月22日11時27分將迎來冬至,它既是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之一,素有“冬至大如年”一說。

            冬至的產生,源於古人對天文氣象的觀察。

            《禮記・夏小正》中描述寫道:“(十一月)隕靡角,日冬至,陽氣至始動。”

            意思就是冬至太陽開始往北移,北方的陽氣逐漸回升。在古代,我們的祖先通過觀天象,來感知氣候環境的變化,來對日常生產活動做出安排。

            “冬至”這個詞,很早以前就出現了,殷商先民在甲骨文中以“南日”“日南”“至日”等稱呼冬至。

            雖然是周朝的新年,但是周朝並不是單獨過冬至,“因為冬至原來在古代,它其實在漢代之前,它相當於是跟春節差不多一樣的地位,也就是說漢代之前在沒有用夏曆的時候,周曆的春節它其實就是冬至。”中國民俗學會理事、華東政法大學傳播學院趙李娜副教授告訴記者。

            直到漢武帝采用夏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專門過“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有些地方至今還流傳著冬至祭祖習俗,甚至還有“冬節不回家無祖”的說法,意思是無論你離家多遠,冬至這天也要趕回家祭祖,否則就沒有祖家觀念。

            古人的“黃金周”在冬至

            《後漢書》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意思是說冬至節氣這天,是一個全國放假慶祝的日子,就連文武百官都要放假休息。

            唐代冬至不僅有著同元旦齊平的地位,而且也有著同元旦一樣的節假日時長,據鄭餘慶《大唐新定吉凶書儀》載:“元正日、冬至日,右已上二大節,準令休假七日,前三後四日。”七天長假,堪稱為曆代冬至假日之冠。

            宋人過冬至如同過年一樣熱鬧。據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載:“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一種博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冬至節,宋人添置新衣,備辦飲食,祭祀祖先,相互贈禮,朝廷允許各種娛樂,簡直堪比過年。甚至,由於冬至與元旦相距不遠,而人們在過冬至節時揮霍甚巨,以至於過年時財力緊張,所以民間有“肥冬瘦年”之說。冬至前夜,被稱為“冬除”,據說是仿除夕的“歲除”之稱,兩者並稱“二除夜”。

            數九寒天

            冬至雖然是古時慶賀往來的吉日,卻也意味著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即將到來。到了冬至,也就開始進入“數九寒天”。

            “數九”是用來記錄寒冷天氣的一種方法,根據民間的算法,數九是從二十四節氣冬至逢壬日開始算起,也有說從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依此類推。當數到九個“九天”,也就是數完九九八十一天,便春深日暖、萬物生機盎然,是春耕的時候了。還有很多諺語,比如“春打六九頭”,是說“立春”一般都在“六九”的第一天。

            而文人雅士則把“數九”玩出了很多花樣,既雅致,又有趣,例如不同樣式的九九消寒圖,遊戲規則基本一致:以冬至為起點,每日在圖上塗畫一筆,或再簡單記錄當日的天氣或心情,以此計算冬季寒冷的時日,直至九九八十一天之後,屋內畫紙塗滿,屋外寒意消散。這是一個充滿著傳統詩意生活的審美情趣和文化意蘊的遊戲。

            梅花版是在白紙上繪製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對一九,一朵對應一天,其口訣是:“上陰下晴雪中心,左風右雨兩分明;九九八一全點盡,春回大地耕作勤。”

            文字版通常是一幅雙鉤描紅書法,上有繁體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九字,每字九畫,共八十一畫,從冬至開始每天按照筆畫順序填充一個筆畫。每過一九填充好一個字,直到九九之後春歸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便宣告完成。

            “餃子”還是“湯圓”?

            冬至之“大”在於飲食之豐盛。冬至飲食文化豐富多彩,典型的時令節物包括餛飩、餃子、湯圓、糯米飯、麵條、羊湯等,以求“扶陽抑陰”、身體康健。

            在中國北方地區,一直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戶戶吃水餃。”冬至吃餃子還有說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

            湯圓是南方地區最常見的一種冬天食物,且有著諸多美好的祝福之語。“圓”,也就是團圓、美滿的意思。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古人有雲:“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大抵意思就是指當家家戶戶都開始在做湯圓的時候,就知道冬至要來了。此外,在民間,還流傳著冬至吃湯圓,就表示增添一歲的說法。

            “當有一些重大的節氣跟節日的時候,南北方基本上都是各自用這種認為是最高禮儀的食物來對待這個節日或者節氣。”趙李娜表示。

            現代人如何過冬至?

            到了兩千多年後的現代,冬至的很多習俗依舊保留至今,不少人也開始重拾古人數九的樂趣,也有人在冬至普及養生常識。

            “大家會喜歡在社交平台上發布一些關於冬至的文章。”趙李娜對小新介紹,“裏麵會有一些對於冬至的普及,包括冬至的傳統文化內涵、非物質文化遺產、冬至如何養生等內容。”在她看來,“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我們也要傳承傳統文化,而以二十四節氣為代表的這些傳統文化其實就體現了我們的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身份認同和文化自信。”

            作者:李秋瑩

          打賞

          取消

          感謝您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掃碼支持
          掃碼打賞,你說多少就多少

          打開支付寶掃一掃,即可進行掃碼打賞哦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後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

          欄目分類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Copyright © 2021 早報網 版權所有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早報網觀點。如您發現內容涉嫌侵權違法立即與我們聯係客服 710564642@juzkou.com 對其相關內容進行刪除。
          早報網登載文章隻用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早報網》官方網站:www.juzkou.com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