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 關於我們
          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資訊 正文

          一家紙企47年逆襲之路:從“淘撿二手”到“世界一流”

          作者:admin 時間:2023-11-27 07:19
          導讀:

            1976年5月,在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大王公社一大片撂荒地上,響起一陣長長的鞭炮聲,35名社員從家裏背來幹糧,揮起鎬頭、搭起帳篷,從濟南淘來一套二手設備,開建大王公社造紙廠。

            創業路漫修遠,47年篤行不輟。自成立以來,四次從國內外淘入二手設備,沿著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的路子,紅色黨建引領、綠色發展優先,腳踏實地跟跑,厚積薄發領跑,脫胎於大王公社造紙廠的華泰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華泰集團”),已成長為世界一流的造紙基地。

            守正出新

            爭創世界一流

            走進華泰產品展廳,各類知名報刊、中小學教材、政治理論讀本琳琅滿目,和不少五顏六色的紙種一起鋪滿了展台。

            “這隻是部分產品,集團目前可生產100多個規格紙種及液氯、雙氧水等20多種化工產品。”山東華泰紙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泰股份”)子公司東營華泰紙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聶義彬介紹。

            新聞紙曾是華泰股份眾多紙種中的主打產品。產量最高時,6條生產線年產新聞紙200萬噸,結束國內高端新聞紙依賴進口的曆史,產品還遠銷美國、英國、印度等十幾個國家。雖然市場需求持續下滑,華泰股份仍舊保留了2條生產線、71萬噸的產能。

            “現在全國每10份報紙中就有7份來自華泰,盡管價格行情波動大,但我們依然全力保障黨報黨刊的用紙需求。”華泰股份總工程師張鳳山說,公司緊跟市場需求加快科技研發。

            報紙“靚化”是報業發展的新趨勢,不少媒體要求版麵雙麵彩印。一名印刷業資深業內人士介紹,報紙雙麵彩印很早就已實現,但那是建立在對進口木漿強依賴的基礎上,而我國不具備資源和原料優勢,且報業客戶又難以承擔全進口紙漿紙張的成本。

            “2020年前後,一家十分重要的黨報提出雙麵彩印、成本控製的需求,我們隻能從技術創新上找出路。”張鳳山回憶,研發專班與中國製漿造紙研究院專家協同攻關,針對油墨、印製速度等印刷環節的關鍵特征調整紙漿配方,經過半年多反複測試、優化,終於實現了穩定的雙麵印刷、絢麗且不透印的目標。

            聶義彬介紹,目前華泰向全國480餘家客戶供貨,與160餘家新聞媒體建立了合作關係。憑借可靠的產品質量和優良的性價比,華泰新聞紙已成為多家主流媒體專供紙張。

            圍繞造紙主業,多年來,華泰集團不斷優化產業布局,向上下遊拓展產業鏈,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以造紙、化工為龍頭,集印刷、熱電、林業、物流、商貿等十多個產業於一體的現代企業集團。

            科創賦能

            緊跟市場創新發展

            薄如蟬翼的一張紙,卻應用了九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發明專利。在華泰股份的生產車間,講解員隨口介紹了一種新產品,卻顛覆了在場研學團隊對傳統造紙業“製漿-調製-抄造-加工”的固有印象。這是華泰股份自主研發的“轉移印花紙”,專門用於服裝印花。

            “九種發明專利貫穿了紙漿製備、設備製造、汙染治理等造紙全過程。”華泰股份高級技師劉燕韶揭秘,相比傳統工藝,華泰新工藝在紡織印染環節可不再產生廢水廢氣。據了解,目前華泰股份轉移印花紙的年產能已經達到兩萬噸,年產值超過一億元。

            一張紙的厚度與“含科量”的巨大差異,蘊藏著華泰集團的發展密碼。

            在華泰股份科技創新研發中心,一條長廊掛滿了各類科研技術獎項和專利證書。其中,排在首位的“製漿造紙清潔生產與水汙染全過程控製關鍵技術及產業化”獲獎證書尤為醒目。張鳳山介紹,該項目獲得了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而上次造紙行業獲得這一獎項還是在20多年前。

            目前,華泰集團先後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7項,其中一等獎1項,累計申請專利196項,授權專利132項,主導或參與製定了24項國家行業標準。

            如今成果繁花似錦,來時卻是篳路藍縷。1976年,企業設立之初,從濟南造紙西廠淘來第一台圓網抄紙機;1980年,從墾利縣、利津縣等地淘來三台二手造紙設備;1993年,從江蘇無錫購入一台二手造紙機;1999年,斥資4.5億元,從海外買下了一台二手的年產16萬噸的新聞紙紙機。

            從“淘撿”二手到爭創“一流”,多年來,華泰股份堅持將科技創新作為發展的第一引擎,先後建成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CNAS認可實驗室、院士工作站等七大科研平台,構建起產學研創新體係。

            黨建引領

            彙聚企業長青力量

            走進位於山東省東營市的華泰化工集團有限公司,院內廠房儼然、草木繁茂,與藍天白雲共同構成一幅自然和諧的畫麵。

            然而,這裏在建廠之前卻是一大片光禿禿的灘塗。“一腳踩下兩腿泥,根本無法打樁築基,現在的場地都是經過工程改造過的。”該公司負責人徐國強指著邊上的一棵香樟樹說,綠植下邊的土都是從外地買來的,否則植物在鹽堿地上紮不下根。

            “灘塗上拉來的第一座設施就是一個集裝箱,集團黨委派出代表就地成立黨支部,帶領28名勇士下泥潭、戰嚴寒。” 徐國強介紹,大家吃住在工地,星夜兼程苦幹搶幹580多個日夜,I期工程一次性試車投產成功。

            華泰集團董事局主席李建華說,企業黨建實現了組織優勢向經營優勢的高效轉化,這是把“支部建在連上”的傳承發展。

            “大王公社造紙廠在籌建之初,大王人民公社黨委就選派了代表,到工地成立起黨支部,並提出‘黨建引領、專心實幹’的建廠思路。”東營市(華泰)非公黨建學院講解員王偌一介紹,沒有廠房自己建,沒有技術外出學,沒有宿舍搭帳篷,沒有食堂帶窩頭,人抬肩扛,夜以繼日艱苦奮鬥,不到一年就實現了建廠投產。

            綠色發展

            滿足美好生活向往

            走進華泰股份廠區,車間明亮整潔,生產井然有序,各色紙張源源不斷地從紙機“飛出”,智能機械手上下揮舞,包裝、貼簽、碼垛一氣嗬成;在汙水集中處置區,園內綠樹掩映,池塘錦鱗遊泳……

            華泰股份副總經理謝士兵介紹,企業創建之初,華泰股份就把環保理念深度融入原材料製備、生產工藝研發、技術裝備應用、廢水廢氣治理的全流程,以過程環保確保結果綠色。

            汙水處理是綠色生產的重要環節。多年來,華泰股份累計投入40多億元用於環境治理提升,建成了厭氧好氧水處理廠,處理後水質可達到魚類存活標準。

            “十三五”時期,華泰股份還累計投資4億元實施了四個脫硝工程、三個煙氣超低排放工程及臭氧治理等10多個環保項目,達到超低排放、清潔生產標準。

            華泰股份董事長李曉亮說,公司將以碳中和為契機,提升技術原創能力,加快能源、原材料的綠色轉型和生產技術更新換代,堅定不移地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

          打賞

          取消

          感謝您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掃碼支持
          掃碼打賞,你說多少就多少

          打開支付寶掃一掃,即可進行掃碼打賞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後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

          欄目分類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Copyright © 2021 早報網 版權所有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早報網觀點。如您發現內容涉嫌侵權違法立即與我們聯係客服 710564642@juzkou.com 對其相關內容進行刪除。
          早報網登載文章隻用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早報網》官方網站:www.juzkou.com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