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 關於我們
          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資訊 正文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作者:admin 時間:2023-11-06 07:08
          導讀:
            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政協力量

            全國政協常委 車 俊

            今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對全麵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作出重大戰略部署。在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開展專題協商和民主監督過程中,我們認為一些問題應予以重視。建議:

            強化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學習。結合主題教育,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學深悟透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踐行“兩山”理念,以更高政治站位推進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

            細化重點工作切口建言獻策。圍繞黨和國家中心任務,大興調查研究,圍繞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等重點任務,以高質量建言資政助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深化民主監督。堅持協商式監督定位,持續加大對三北防護林、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等重大工程和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的民主監督力度,實事求是反映情況,推動人民政協製度優勢不斷轉化為生態治理效能。

            優化對生態突出問題的協同研究協商。加強橫向、縱向之間和區域、流域之間的協同合作,開展跨界別、跨專委會、跨領域以及與地方政協的聯合調研、專題研究、民主監督,助力解決實際問題。

            強化政協人才、智力優勢。充分調動政協常委發揮“關鍵少數”作用,政協人資環委和環境資源界委員發揮專業優勢,政協委員發揮聯係廣泛優勢,堅持建言資政與凝聚共識雙向發力,開展委員履職“服務為民”活動,講好中國生態文明故事,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大眾化傳播。

            以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全國政協常委 阮成發

            踐行嚴密法治觀,就是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法治軌道。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決扛起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的政治責任。建議:

            完善生態文明相關法律製度。推動立法模式從“成熟一個製定一個”向係統規劃、統籌推進、協同共進轉變。盡快修訂相關法律法規,鼓勵地方立法,使生態環境法律法規更好適應實踐發展的需要。

            提升環境資源保護行政執法能力。結合新一輪機構改革,理順執法體製,優化綜合執法機製,明確執法權限,建強執法隊伍,強化科技化手段。更新執法理念,變被動回應型執法為主動回應型執法,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健全完善與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的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移送製度。

            依法嚴懲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犯罪。依法從嚴從快查處偵辦、起訴、審理破壞自然資源案件,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的震懾作用。推動建立跨區域聯防、聯動、聯控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協作機製。研究製定行刑銜接機製,建立行政執法部門線索告知並配合公安機關取證、偵辦製度,統一鑒定評估標準。推進專門公益訴訟立法。

            推動治理模式法治化、規範化、信息化。綜合運用行政、市場、法治、科技等多種手段治理,向高水平監管轉變。加強審計監督,規範重點生態保護修複治理專項資金使用,實現專款專用;根據立法調整增加用於自然保護地的資金項目。

            提高綠色技術體係化自主創新能力

            全國政協常委 尚 勇

            綠色發展必須依靠創新驅動提高質量和可持續性。必須發揮製度優勢,一體推進綠色科技創新和應用方式,強化統籌協調,推進綠色技術體係化自主創新,為綠色發展、美麗中國建設提供強大科技驅動力和支撐。建議:

            統籌布局,發布國家推進綠色技術體係化創新應用行動指南。集成現有相關綠色發展和科技創新的規劃及政策文件,強化統籌部署,編製綠色技術譜係圖表,製定實施路線圖,指導各行業協同推進。

            補短強長,提高綠色能源和綠色產業比重。進一步降低化石能源比重,加快可再生能源技術升級,攻克提高光伏效能、安全高效儲能、安全氫能、綠色建材等關鍵技術。

            發展分布式能源,推進能源輸配方式變革。要抓住我國可再生能源快速發展和燃氣網建設改造的時機,強化行業協同合作,打破壟斷,創新關鍵技術,使分布式能源占比更上一個台階。

            與數字化融合,大幅提升綠色生產和消費水平。加大鼓勵企業推廣應用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技術和先進工藝,大幅提升產業節能降耗減排強度,全麵推動綠色生產和消費。

            長遠布局,搶占綠色技術顛覆性創新製高點。抓住我國可控核聚變研究與國際並跑機遇,發揮新型舉國體製優勢,攻克難關,在商業應用中勇於領跑。在動力電池、新一代發動機等前沿技術領域取得新突破,解決永續清潔能源、綠色發展問題。

            全麵加強新汙染物協同治理

            全國政協常委 王金南

            新汙染物是指新近發現或被關注,具有生物毒性、環境持久性或生物累積性等特性,易引發生態環境或人體健康風險,但尚未納入管理或現有管理措施不足以有效防控其風險的汙染物,主要包括持久性有機汙染物、內分泌幹擾物、抗生素、微塑料等四大類。圍繞做好新汙染物防治工作,保障公眾健康和生態環境安全,建議:

            在戰略規劃方麵,麵向保障公眾健康和國家生態環境安全需求,研究製定新汙染物治理戰略規劃。接續《新汙染物治理行動方案》,深入開展新汙染物治理調研,識別重點管控新汙染物、行業和區域,結合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目標與現有環境管理體係,明確新汙染物治理工作目標,研究製定新汙染物治理中長期規劃,謀劃布局重大治理工程,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企業創新、社會共治的治理新格局。

            在法規製度方麵,堅持依法治汙、協同治理,加快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理專門立法。統籌危險化學品、有毒化學物質、藥品、化妝品以及大氣、水、土壤等法律法規實施,明確各項法律的管控對象、適用範圍、職責分工、管理製度和銜接機製,為依法開展新汙染物治理保駕護航。

            在科技創新方麵,狠抓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組織實施新汙染物治理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專項。以戰略目標和管理需求為導向,設立新汙染物治理基礎研究和科技創新重大專項,集中攻克新汙染物治理關鍵核心技術。

            在能力提升方麵,加強技術、管理創新,全方位打造新汙染物治理保障支撐力量。

            紮實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

            全國政協常委 王曉東

            中國要美,鄉村必須美。當前,美麗中國建設的重點難點依然在農村。為進一步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建議:

            更加注重美麗鄉村建設的規劃引領。要堅持以縣域為重要切入點,統籌縣域、鄉鎮、村莊規劃,既彰顯特點特色,又體現整體協調,一體化推進,實現城鄉功能互補,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更加注重鄉村生態環境的綜合治理。加大對農村畜禽養殖等行業汙染防治,統籌廁改和汙水處理,加快黑臭水體整治,推進農村治汙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強化農村生態環境治理評估與激勵,全麵提升鄉村人居環境質量。

            更加注重鄉村產業綠色低碳發展。要把綠色發展理念貫徹到農村生產生活各環節,著力推進降碳、減汙、擴綠,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建立和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製,鼓勵各地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使鄉村在更高層次上實現經濟與生態良性互動,促進生態美與百姓富有機統一。

            更加注重引導城鄉要素雙向流動。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一方麵要和美富民,不斷增強鄉村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另一方麵要築巢引鳳,持續提升鄉村要素的吸引力、聚集力。激勵各類人才在鄉村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更加注重建立健全長效機製。堅持建管並重,形成持續推進機製。建立健全美麗鄉村管護責任體係。理順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機製,明確各部門職責分工,形成合力。推動相關法律法規製定和修訂,完善美麗鄉村建設監管製度。

            大力促進綠色消費

            全國政協常委 錢克明

            綠色消費既是提振消費、促進經濟增長的有效途徑,又是帶動生產和生活方式低碳轉型的關鍵環節。近年來,我國在促進綠色消費方麵取得進展,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原因在於綠色消費理念普及不夠、綠色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相關體製機製建設不完善等。建議:

            加強綠色消費的宣傳引導。充分發掘中華民族勤儉節約優秀傳統文化,將其轉化為現代綠色健康的消費理念。在全國開展“綠色消費日”宣傳和實踐活動;利用居委會、村民委員會和相關社會組織,在基層有序開展“節糧、節水、節能”活動;倡導在政府機關、事業單位、企業開展綠色消費為主題的團建活動,發揮在職人員綠色消費的骨幹作用;加強對在校學生綠色消費知識的教育,培養未來綠色消費的主力軍。

            優化綠色產品和服務供給。加大綠色產品研發和製造力度,增加綠色產品的有效供給,提高綠色低碳產品市場占有率,為市場主體提供選擇綠色產品的廣闊空間。發揮經營主體關鍵作用,鼓勵市場自發進行綠色消費領域業態創新、場景創造、品牌更新、數字賦能,提高綠色產品的資源環境效益和消費者在綠色消費過程中的獲得感。

            構建完善綠色消費體製機製。以全麵促進重點領域消費綠色轉型為關鍵,以科技服務、製度保障、激勵約束為重要支撐,構建促進綠色消費的完整製度政策體係。加快綠色消費法製體係建設。建立標準統一、認證明晰、監管透明、評價合理、扶持有力的政策體係,保障綠色消費體係整體運行高效有序。

            以綠色金融助推大灣區綠色發展

            全國政協常委 林建嶽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充分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及自由港優勢,通過大力發展綠色金融促進大灣區一體化發展,推動大灣區綠色發展,打造高質量發展典範,是大灣區建設的重大課題。

            發揮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優勢,推動綠色金融發展。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不僅是世界重要的集資融資平台,也是大灣區內重要的綠色金融樞紐。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香港特區政府一直積極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建議支持推動大灣區內城市和其他更多省市用好香港的債券市場,既推動綠色發展,又進一步提升香港綠色金融中心的地位。

            提升大灣區一體化水平,有助粵港澳攜手大力推進綠色發展。為此需要做好三方麵工作:

            規劃對接。建議全麵製定大灣區生態文明建設規劃,以區域一體化及全麵協調為目標,實現粵港澳三地生態環境規劃的對接,改變因行政邊界分割造成的生態環境碎片化治理局麵,統籌構建“綠色灣區”生態環境治理體係。

            規則銜接。“綠色灣區”建設需要大灣區更深度的融合,需要有一套統一的規則。建議盡快建立能夠與國際接軌的大灣區統一的綠色標準評級體製,構建大灣區項目綠色評估體係,推進粵港澳三地綠色標準和綠色評估結果互通、互認與互用,建立高標準的綠色發展標杆。

            體製銜接。“綠色灣區”建設需要人才及其他生產要素的順暢流通。建議打通體製阻隔,為境外人才技術進入大灣區提供便利,提升大灣區對全球企業及國際人才的吸引力,更好推動大灣區綠色發展。

            加快突破優化風光水儲互補開發技術

            全國政協常委 但彥錚(代表農工黨中央)

            近年來,我國能源清潔低碳化進程不斷加快,清潔能源消納行動計劃取得明顯成效,但尚未從根本上解決清潔能源資源和需求逆向分布、供需不匹配,以及風電和光伏大規模並網對電網安全穩定造成的影響等問題。建議:

            創新水電能源開發利用方式,提高水電能源的調節能力。根據我國風、光、水能資源分布特點,在西南地區將傳統的梯級水電站賦能抽蓄能力,提高水電能源對風、光等清潔能源的補償調節能力。對東部沿海地區的中小水庫,除水電融合改造外,還可將中小水電與周邊光伏電站、風電站組成分布式的虛擬電廠,將多個分布式虛擬電廠整合為聚合虛擬電廠,各發電站從不同的電網接入點實時、同步對外輸送電力。

            突破風光水儲互補容量優化配置的技術瓶頸,增大風能和光能的開發利用規模。我國夏季風小、光差、水多,冬季風大、光好、水少,風、光、水能資源在季節分布上存在著天然的互補性。應研究風光水能容量補償、電量補償、電力補償的互補容量優化配置方法,探索推進水電梯級融合改造以充分發揮水電調蓄能力,增加互補運行係統風光能容量,形成優化方案。

            突破風光水儲互補優化調度運行的技術瓶頸,保障互補係統運行安全、提高運行效率。抓緊開展風、光、水能資源的預測及不確定性分析研究,構建風光水儲互補係統智慧管控平台,實現互補係統的智慧化運營管理。

            突破儲能技術大規模應用的瓶頸,增強互補係統的韌性。加快抽水蓄能儲能、電化學儲能、製氫儲能等儲能技術的應用,重點解決清潔能源發電的隨機性和波動性問題。

            統籌推進新時代治沙

            全國政協常委 何誌敏(代表民進中央)

            當前,我國防沙治沙工作取得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實現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曆史性轉變,走出了一條符合自然規律和國情地情的中國特色防沙治沙路子。但調研發現,當前治沙工作仍存在相關重大規劃有待銜接、產業化治沙機製不夠健全等問題。建議:

            做好相關規劃銜接,強化部門協同。梳理相關規劃,做好任務和項目統籌銜接,對全國沙化土地進行分區、分類、分級,確定沙區主體功能,按照具體類型分類施策,並依照沙化程度實施差異化治理。強化部門協同,確保實施過程中既無遺漏、也不重複。

            針對治沙重點地區,要有戰略考量和統籌安排。以“一帶一路”為抓手,從戰略層麵推進與國際社會在治沙技術、人才、項目等多層次上的合作,築牢我國北方防沙生態安全屏障。針對重點地區實施更加有效的應對措施:對三大直接入黃的“沙頭、沙口、沙源”,以非常規手段盡快遏製;對黃河上遊青藏高原凍融荒漠化、中遊鹽漬化、黃河岸線流沙等問題,加強風險預判和防控。

            推動相關法律修訂,完善產業化治沙機製。建議適時啟動修訂防沙治沙法,同時出台配套法規政策,按照“防、治、用、養”並舉的分類管理途徑,明確四類對象的定義、屬性、權屬及其行政管理的責任主體等。建立“光伏+治沙”等新型產業化治沙主體的準入機製,製定沙區產業發展的正負清單,鼓勵社會和民間資本進入防沙治沙領域。堅持治沙又致富,重點開發沙漠旅遊,發展多種類型的沙產業,實現生態、生產、生活共贏。

            協同推進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

            全國政協常委 曹衛星(代表民盟中央)

            近年來,中央和地方積極探索一體化機製,促使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發生了轉折性變化,但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的結構性和趨勢性壓力尚未根本緩解,部分區域、領域的生態環境問題和治理短板依然突出。建議:

            推進流域一體化協同共生發展。深入實施長江保護法,將法律執行、流域綜合管理、部門與地方責權調整相結合,並將“河湖治理”權責分配法治化,清晰界定流域管理權責。遵循流域係統的整體性,統籌治理山、水、林、河等,實現人口、資源與環境協調發展。針對長江流域特性製定可持續發展的指標體係,指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實踐。

            加強重點生態保護區治理修複。加強長江防護林體係建設,擴大公益林保護範圍,全麵禁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加強綠色通道和農田林網建設。加大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保護力度。劃定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提升長江濕地生態係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加大生態和生活岸線保護力度,注重流域湖泊、河流的整體性修複。

            創新上下遊生態補償機製。增加區域均衡性轉移支付分配的生態權重,實施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修複獎勵政策,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生態建設。建立流域水流科學調度機製,試點水權交易。

            完善水環境監測監管技術。構建跨區域一體化環境風險實時監測預警係統,完善全流域環境信息共享。提升水環境監測感知與生態環境數據標準化水平,完善流域生態環境監測數據的交互共享、動態更新、統籌整合機製。

            守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安全

            全國政協常委 劉同德

            青藏高原被譽為“世界屋脊”“亞洲水塔”“地球第三極”,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我們要堅決扛起政治責任,加快推進國家生態文明高地建設,把青藏高原打造成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議:

            強化法治保障。切實提高貫徹實施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等相關法律的政治站位,嚴格履行各項法定職責,加強執法監管、環保督察,堅持用最嚴格製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加快自然保護地法、國家公園法等法律立法進程,以良法促進善治。

            堅決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加強頂層設計,加快編製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建設總體規劃,支持青藏高原相關省區加快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係,加大重點生態係統保護和修複重大工程傾斜支持力度。加強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保護。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構建“天空地一體化”生態監測網絡,建立氣候變化對農牧業、水資源、高寒生態係統、人體健康、重大基礎設施影響的風險評估預測體係,完善生態風險報告和預警機製。充分利用氣候變化所帶來的相對有利的生態環境“窗口期”,支持青藏高原相關省區加強高原農牧業氣候適應性區劃、濕地保護與沙漠化治理,實現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紮實推動高質量發展。支持和推動青藏高原生態旅遊、特色文化、特色農牧業、民族特色手工業等產業發展,建設特色生態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支持建立和完善青藏高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製。

            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製

            全國政協常委 符之冠(代表台盟中央)

            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製,增強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能力,是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的重要抓手,有利於將“生態蛋糕”和“經濟蛋糕”的分配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國民收入合理分配和地區協調發展。目前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製中還存在生態產品產權界定和價值核算尚不成熟、生態補償機製不夠健全、市場機製發揮作用尚不充分等問題。建議:

            完善調查監測體係,分類摸清生態產品本底情況。依托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結合生態產品的市場屬性明確生態產品權責歸屬、保護和開發利用等信息。優先開展水資源、林業碳彙、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領域智慧化監測,研究和明確生態效益的計量標準和測定方式,使重點生態功能區改善生態環境、創造生態價值可衡量、可測定。

            健全生態補償機製,優化財力補償補助體製,深化跨區結對協作與精準合作。針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財政轉移支付資金,要與功能區創造的生態價值掛鉤,有利於正向激勵。橫向生態補償機製要調動中央和地方兩方麵積極性,探索建立協作雙方財稅分享和利益聯結機製,結合實際需求創新合作模式。

            完善生態價值實現路徑,優化資源利用、土地供應和產業監管政策,創新投融資模式。開發權益類信貸產品,拓寬生態產品融資渠道,構建生態信用機製。研究出台生態涵養區“點狀供地”相關政策實施意見,明確支持項目類型、指標核算方式等內容。探索自然資源的經營權、修複項目的建設權、後續產業項目的開發權“三權合一”模式。

            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製度

            全國政協常委 張 全

            碳排放統計核算是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基礎性工作。當前,我國製定了碳排放統計核算體係實施方案,組織開展碳排放核算試點,啟動全國碳市場交易,初步形成了碳排放統計核算製度。但是,對照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時間表和路線圖,我國在碳排放技術、標準和管理方麵還存在完善的空間。建議:

            科學有序推進“雙控”對象轉變。深入推動以碳排放總量和強度控製為導向的經濟社會發展轉型,係統謀劃各行業、各領域、各環節的碳排放研究和計量,建立動態更新的碳排放總量和強度約束性指標,搭建起碳排放的大數據平台,為綠色化低碳化提供決策支持。

            建立符合實際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係。推進碳排放因子庫本地化和排放清單持續更新,建立中國方案、中國標準。鼓勵地方參照國家方案和標準,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按照可行性、可比性原則,製定各級碳排放統計核算方法。

            調整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方法。製定各類燃料的能量含量假設及等效折算標準。適時優化部分品類碳排放計量方法,清晰界定三產活動尤其是工業生產的碳排放核算範圍,係統研究樣品代表性、采製過程與規範操作偏差引起的計量誤差,提高核算數據精度。

            加強碳排放統計核算的人才科技支撐。組織高水平科研團隊,持續跟蹤掌握碳排放統計核算技術研究動態,開展關鍵技術攻關,突破核算瓶頸。深入開展重點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碳標簽關鍵技術和標準化評估方法研究。

          打賞

          取消

          感謝您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掃碼支持
          掃碼打賞,你說多少就多少

          打開支付寶掃一掃,即可進行掃碼打賞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後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

          欄目分類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Copyright © 2021 早報網 版權所有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早報網觀點。如您發現內容涉嫌侵權違法立即與我們聯係客服 710564642@juzkou.com 對其相關內容進行刪除。
          早報網登載文章隻用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早報網》官方網站:www.juzkou.com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