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 關於我們
          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資訊 正文

          “封神”IP電影的敘事探索與審美表現

          作者:admin 時間:2023-10-17 08:01
          導讀:

            作者:劉學華

            近年來,伴隨中國電影工業水平進階式發展,古代神話題材逐漸顯現出兼具文化表達力與技術表現力的類型優勢。

            明代長篇虛構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俗稱《封神榜》),因其瑰麗磅礴的世界觀、傳奇性和奇幻感,成為電影創作的資源庫與創意源。從《封神傳奇》(2016),到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2019)、《薑子牙》(2020),再到烏爾善“封神三部曲”開篇《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 》(2023),一眾“封神”題材電影陸續上映,顯著積聚了“封神”IP的商業潛力。盡管不同影片製作水準存在差距,觀眾口碑褒貶不一,但不可否認,“封神”IP電影在敘事與審美上的探索,仍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有益實踐,增進了中國古代神話在當下媒介視聽環境中的文化魅力與感染力。

          “封神”IP電影的敘事探索與審美表現

            《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 》劇照

            敘事策略:角色再塑、故事延展與價值重釋

            當前一係列“封神”IP電影都是基於《封神演義》中的故事和角色為藍本,通過影視化改編進行衍生創作,保留了原著的核心故事脈絡和人物關係。其中較為明顯的差異性主要表現在對角色的再塑、對副線故事的延展以及對文化價值的當下性重釋。

            對經典角色的再塑是“封神”故事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動力源。譬如,“楊戩”(二郎神)並非小說《封神演義》中的原創角色,二郎神信仰形成於唐代,且早在宋元時期的文學作品《夷堅誌》《西遊記雜劇》中便不乏對這一角色的描摹,彼時的“二郎神”被刻畫為戎裝披金甲的“偉丈夫者”。在當下的“封神”IP電影中,“楊戩”大多被重新塑造為瀟灑俊逸、熱血正義、機巧神通的新形象。如此改變無疑更貼近大眾普遍審美與文化想象,從而增進觀眾對敘事情節的理解與接受。

            又如,《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 》呈現了與以往不同的“妲己”角色。在外在形象上,俄蒙混血演員娜然充分演繹了國民傳統記憶中“禍國妖妃”身上的妖、魅、靈、異,然而又在角色背景設定與敘事功能中有意去除或遮蔽了其“禍國”的一麵。對“妲己”一角的再塑策略是矛盾化、喻體化的處理,通過其內心人性與妖性的掙紮,揭示敘事表層之下隱匿的意義。

            對“封神榜”副線故事的延展是搭建“封神故事世界”的基石與根脈。原著《封神演義》除了圍繞“封神榜”分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以此穩固天庭秩序、維護天地三界和平的主線故事以外,還有許多副線故事,囊括了眾多角色和情節。如《哪吒之魔童降世》《薑子牙》兩部電影分別講述了:哪吒如何突破“魔丸”命運與成見,以及薑子牙被貶人間,又何以成為“真正的神”。這些在角色個體命運向度上的副線故事極大豐富了“封神演義”主線情節的敘事背景,成為重要的細節補充。通過副線故事的延展,觀眾也能夠更進一步地了解角色的動機與變化,感知其中的成長性與弧光。如此不僅增加了故事的敘事層次與內涵,還豐富了故事的情感與價值表現力。同時,充分延展副線故事也為商業電影的續集創作、係列化以及跨媒體開發注入了生命力。

            對傳統故事文化價值的當下重釋是“封神”IP電影創作與傳播的關鍵路徑,能促進傳統文化曆史性表達和跨文化交流。傳統“封神”故事以九州大地為背景,鋪展開來一個宏大壯麗的神話世界,融入了戰爭、謀略、情感等敘事要素。值得探討的是,關於“勢力割據、權力分封”的故事總是容易出彩,但似乎已不再契合當今觀眾的旨趣和偏好。導演烏爾善認為“中國傳統價值觀的一個核心,是對家庭與倫理的重視”。因此,他在電影“封神三部曲”中著墨塑造了姬昌、姬發和伯邑考的“西伯侯家庭”以及殷壽、殷郊的“殷商家庭”,以此弱化了傳統陣營、勢力之間的劃分方式,並經由姬發的“質子”身份及角色成長代入對父子關係的討論。電影借此傳遞出具有人本意識的價值觀念——為大同謀者為“天下共主”,而非暴力與權力的掌有者,從而使經典故事在當下主流電影市場收獲了普遍的情感共鳴與文化共識。

            “封神”IP電影審美表現中的“精”“氣”“神”

            通過對神話元素、曆史背景和文化符號的重新演繹,以及對傳統價值的重新審視,“封神”IP電影既煥發了中華文化魅力,又與觀眾的審美旨趣相契合,彰顯了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在審美表現上的“精”“氣”“神”。

            精,以物質實感通達虛跡奇境,即通過電影工業化的精細製作和科技表現,創造出擬真且極具視聽實感的虛幻“封神世界”。2016年上映的《封神傳奇》呈現了當時華語電影特效的較高水準,該片後期特效由中、美、韓頂級特效公司合力打造,突出呈現了恢宏建築和神秘自然環境的玄幻感。電影運用頂尖特效技術打造神話世界,使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奇境;再通過大型建築、華美宮殿、神秘自然環境等,營造出視聽上的複雜感、交錯感與神秘感;最後,角色形象和服飾設計方麵的考究,使人物在虛幻世界中生動且自然。

            氣,以古典東方美學彰顯中華文化氣韻。“封神”故事以商周時期為背景,在視聽表現上融合了青銅文化和山水之美,在精神表達上以架空神話建構史詩感、內化儒釋道文化,這種對中華氣韻的表現是一種基於東方美學民族想象的融合。朝歌城的粗獷厚重之美如是,青銅器與華服的精巧之美亦如是;建造鹿台的梁木、基石的拙樸感如是,尋跡仙境的光暈、空靈的玄幻感亦如是。

            神,以“人本精神”溝通古典神話與主流價值。文學作品中的“封神”故事交織了人類、神魔、精怪、道仙之間的複雜關係,其想象力可謂至今無出其右。因此,“封神”IP的影視化改編過程中,在古典神話基礎上注入主流文化價值,是溝通傳統與現代、鏈接神話與現實的有效方式。這種新建關係使電影更具人本精神與時代性,能夠通過作品與觀眾共同探索人性、社會和精神層麵的意義,賦予傳統神話故事新的活力。《哪吒之魔童降世》是迄今為止“封神”IP電影票房與口碑最好的作品,作為一部動畫電影而非真人電影,恰是以“神”取勝的典範。電影正是憑借“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表達,賦予了傳統神話故事新的活力和現代觀念,使其在當代文化中得以延續和傳承。

            總而言之,以“封神”IP電影為例,中華神話題材影視創作的探索與發展,昭示著在新時代文化傳播的諸多方案中,正逐漸形成新的類型故事與表達範式。

            (作者劉學華係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後、清華大學影視傳播中心助理研究員。本文為國家社科重大項目“視聽精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項目編號22ZDA083階段性成果)

          打賞

          取消

          感謝您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掃碼支持
          掃碼打賞,你說多少就多少

          打開支付寶掃一掃,即可進行掃碼打賞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後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

          欄目分類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Copyright © 2021 早報網 版權所有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早報網觀點。如您發現內容涉嫌侵權違法立即與我們聯係客服 710564642@juzkou.com 對其相關內容進行刪除。
          早報網登載文章隻用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早報網》官方網站:www.juzkou.com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