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 關於我們
          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業界 > 頭條 正文

          中國國家版本館4個場館如何做到既各具特色又渾然一體?

          作者:admin 時間:2023-10-05 07:44
          導讀:

            中國國家版本館4個場館如何做到既各具特色又渾然一體?(圖1)

            《 人民日報 》( 2023年10月05日 第 08 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盛世修文,我們這個時代,國家繁榮、社會平安穩定,有傳承民族文化的意願和能力,要把這件大事辦好。”

            曆史典籍版本記錄著中華民族形成、發展、壯大的演進曆程,承載著厚重的曆史和燦爛的文化。由中央總館文瀚閣、西安分館文濟閣、杭州分館文潤閣、廣州分館文沁閣組成的中國國家版本館,自2022年7月30日開館以來,吸引越來越多人參觀體驗。4個場館,如何做到既各有側重、各具特色,又遙相呼應、渾然一體?本版在此刊發文章和報道,圍繞這一主題進行闡釋和介紹。

            ――編 者

            推動中華文明傳承發展(堅持“兩創” 鑄就輝煌)

            劉成勇

            今年6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走進保藏古籍版本的蘭台洞庫,實地察看版本保存收藏情況。這些版本所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因源遠流長而底蘊深厚,因求同存異而博大精深,因推陳出新而獨領風騷。千百年來,因有版本這種重要的文化載體的忠實記錄,中華文明的長河奔騰不息。

            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館藏的不同形態、內涵各異的版本,傳承了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追求和特質,是看得見、摸得著、信得過的“金種子”,是堅定文化自信自強、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的精神源泉。

            文字是承載文化的重要工具,古人將漢字書寫在龜甲、獸骨上,刻在山壁、陶器、青銅器上,記錄在竹簡、帛書上,刻印、刷印、書寫在紙上……加之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護書、傳書、讀書的優良傳統,修史、修誌、修譜和著書立說,把國家史、地方史、家族史和個人史記錄得較為清楚。中華文明因此得以千秋不斷、文脈清晰。

            目前,中國國家版本館典藏10大類版本、2500餘萬冊/件藏品、上萬件展品。從陶器工藝到千年貝葉,從雕版刻印到活字印刷,從人工拓印到機器印刷,從古籍卷軸裝、龍鱗裝、經折裝、蝴蝶裝、包背裝、線裝到現代書籍的膠裝,從版本修複到版本保護,無不展現出中華民族的智慧創造。

            新時代建設中國國家版本館,將承載中華文明、關乎民族文脈傳承的各類版本規劃保藏,對於增強文化自信、厚植文化根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開館展覽體係聚焦“兩個結合”主題,把握中國曆史發展與中華文明演進的主線,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貫穿融入到展覽中,形成包括1個主題展覽、2個基本陳列、4個專題展覽以及國家書房和文瀚廳2個精品陳列、5個特色庫展在內的立體化展示體係,從版本的獨特視角展示了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厚重多元。

            其中,主題展覽“真理之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經典版本展”彙聚權威、完整的經典版本,通過經典著作、檔案文獻、手稿手跡等形式,展現了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特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光輝曆程。基本陳列“斯文在茲――中華古代文明版本展”,呈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曆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基本陳列“見證偉業――中華民族複興版本展”通過版本實物,充分展示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曆程、輝煌成就和寶貴經驗。專題展覽“版本琳琅――中國當代出版精品與特色版本展”薈萃展示3000餘冊/件不同版本的工具書、中小學教材、文學作品期刊創刊號、音像製品等珍貴版本。專題展覽“版本工藝展”“中國郵票展”和“中國貨幣展”,分別展示新石器時代至近現代的版本工藝、中國郵票設計和中國曆代貨幣。

            下一步,中國國家版本館將承擔好國家版本資源規劃協調、典藏展示、研究交流和出版信息服務等職責。

            錨定收藏主業。堅持應收盡收、應藏盡藏,彙聚回流散佚在基層、流傳在民間、流布在海外的中華文明典籍資料,收全曆史典籍資料;建設國家版本數據總庫,實現版本數據資源互聯互通,共同融入賡續中華文明的“種子庫”,完整呈現中華曆史典籍版本的盛景。

            聚焦保藏安全。發揮“一總三分”布局優勢,科學規劃版本資源分藏體係,加強分館異地災備中心建設,實現分級分類、相互備份,不斷提升抵禦各類災害能力,讓曆史典籍“藏之名山、傳之後世”;推進版本保護創新技術研發,提升各類版本保護修複科技水平,確保版本保藏安全。

            加快研究闡發。深刻認識“收藏”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傳承”。將版本呈現與時代科技相融合,借助科技、產業和藝術的賦能,積極創新傳播推介方式,實現版本文化豐富表達,將版本蘊藏的中國文化挖掘出來、呈現出來。

            推進文明交流。發揮中國國家版本館的文明標識作用,以版本為媒,集聚專家學者,特別是漢學家和文化使者,開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建立文化交流機製和對話平台,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華文化魅力,不斷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和影響力。

            (作者為中國國家版本館黨委書記、館長)

            西安分館文濟閣――

            呈現漢唐磅礴氣象

            張丹華

            中國國家版本館西安分館坐落在陝西境內秦嶺北側的圭峰山。高台築閣,次第錯落,形成中軸對稱、主從有序的建築序列,呈現出磅礴的漢唐風格。

            走進保藏中心的文濟廳,一麵寬90米、高20米、近1800平方米的書牆靜靜立在廳內,氣勢恢宏。文濟廳是中國國家版本館西安分館最大的單體建築空間,這裏集中陳列著5萬餘冊精品圖書版本。

            “賡續文脈 踔厲前行――中華文化經典版本展(西部篇)”“楮墨遺珍 萬裏同風――絲綢之路版本展”兩個常設展覽獨具特色,多種展品彰顯了陝西深厚的曆史文化底蘊。

            大名鼎鼎的何尊,是館內最受關注的展品之一。何尊是西周成王時期一個名叫“何”的宗室貴族所作的祭器,尊內底鑄銘文中有“宅茲中國”四字,是“中國”一詞最早的實物見證。

            書法愛好者不會錯過這裏展出的《曹全碑》拓本。《曹全碑》是目前少有的保存較完整、字體較清晰的漢代石碑,充分展現了漢代隸書的成熟風格,為曆代書家推崇,碑文則是漢代治理西域的一個曆史注腳。

            完成於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的《開成石經》拓本,也引來不少觀眾駐足。這是研究中國經書曆史的重要資料。《開成石經》由114通石碑組成,皆兩麵刻字。石經內容包括《周易》《尚書》《周禮》等12部儒家經典及《五經文字》《九經字樣》等。作為較完整的唐代儒家經典標準刻本,《開成石經》是校勘整理的珍貴實物資料。石經正文字體為唐代通行的楷書。楷體作為規範字體的地位由此確立,並沿用至今。漢魏石經一般都是自上至下一列一列地雕刻,閱讀不便,而《開成石經》將整塊碑分為8欄,每欄約刻字37行,每列10字,都是自右往左、由上而下。

            目前,中國國家版本館西安分館的庫存版本共計260餘萬冊/件,其中圖書200多萬冊/件、報紙期刊14萬冊/件、內部性資料26.5萬冊/件,此外還有數字版本17萬個,涉及網站、廣電節目、音視頻資料、電子書等門類。琳琅滿目的藏品,豐富了觀眾對版本的認知。

            中華文化的“種子”保存在版本館這個“基因庫”裏,同時也將中華文化播進了觀眾心裏。

            杭州分館文潤閣――

            尋跡江南曆史文脈

            竇瀚洋

            漫步中國國家版本館杭州分館,宋韻之美盡收眼底,這裏的珍藏版本呈現著“版本裏的江南”。

            在版本發展過程中,版印扮演了重要角色。“版印江南――中國版畫版刻版本大展”是中國國家版本館杭州分館今年策劃的首個大展,展品以民俗版畫、古籍畫譜等可讀性較強、接受度較高的版本資源為主。

            中國國家版本館杭州分館展覽部負責人餘良峰介紹,傳統版印是運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圖案,再用紙張刷印,是一種便於大量複製的特殊技藝,已有1300多年曆史。此次展覽的5個單元各有側重。“雕文織彩”單元重點展示雕版彩印,突出版本的藝術性;“新桃舊符”單元重點展示民俗版畫,突出版本的藝術性、大眾性;“蘭台天祿”單元重點展示官修典籍及各類內府刻書、版畫,突出版本的曆史性及文學性;“棗黃梨白”單元重點展示了浙刻、浙藏的曆代善本版畫;“古韻薪傳”單元重點展示了江南地區具有代表性的版印非遺項目。

            琳琅滿目的展品中,姑蘇版畫受到眾多觀眾青睞。姑蘇版畫與中國傳統年畫區別較大。在製作工藝上,多數采用套印、填色法製作。在構圖上,強調明暗、遠近和透視。不少姑蘇版畫出口海外,題材內容非常豐富。如《棧道積雪》和《蜀峰雪景》廣泛參照了西方繪畫技法,運用濃淡墨版多層疊印工藝,畫麵呈現效果接近西方的銅版畫;《西湖十景・斷橋殘雪》畫風細膩、構圖精巧,生動描繪西湖的山水美景,展現出高超的工藝水平。

            明崇禎刻本《張深之先生正北西廂秘本》以其優美的版畫插圖引人駐足。此本的插圖作者為明晚期畫家陳洪綬,其繪畫語言精練、優美、寓意豐富。諸多版印珍籍之外,現場還展出了《芥子園畫譜》配色表,並利用數字化手段完整展現《十竹齋書畫譜》的細節。在這裏,觀眾可以細細品味,直觀感受版畫的藝術魅力、版刻的曆史價值、版本的文化底蘊。

            常設展同樣不乏珍品。走進“盛世浙學――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展”,一麵錯落有致的抽屜牆引人注目,每個抽屜上都清晰標注著日期和事件,輕輕拉開抽屜,能找到與之相關的舊文件、舊報紙等版本資源。通過與名人相關的古籍、拓片、手稿、書信等300餘件版本,“千古風流――浙江曆史文化名人展”藝術化呈現了浙江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跡與思想內涵。

            一件件珍本古籍清晰地訴說著曆史故事,帶領人們尋跡江南文脈。

            廣州分館文沁閣――

            彰顯文明交流互鑒

            薑曉丹

            廣州市從化區鳳凰山麓,流溪河畔,景色宜人,中國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坐落於此。

            中國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所藏版本資料,呈現兩大鮮明特色。一是成體係化的重點版本。如四庫全書係列,包括“原大、原樣、原色”影印版《文津閣四庫全書》3萬多冊及《續修四庫全書》《四部叢刊》等相關版本,《永樂大典》影印版也基本收齊。二是琳琅滿目的特色版本。30多萬冊/件改革開放以來的重點出版物、票據票證等各類特色版本,8萬多冊港澳台大部頭精品出版物及影印古籍,4000多份僑批僑刊,無不呈現濃鬱的嶺南地域風情。

            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之一,海絲文化深深融入城市文脈。中國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二至三樓,是重點常設展“互鑒千年 融通未來――海上絲綢之路專題版本展”。近300件/套展品,包括海上絲綢之路各個曆史時期留存下來的典籍、繪畫等,呈現出波瀾壯闊的文明交流互鑒史,也彰顯了“一帶一路”倡議的曆史底蘊和宏偉前景。

            展覽中,富有特色的是一張張飽含情感、漂洋過海的僑批和一幅幅彰顯嶺南風光的通草畫。“茲聞唐之米價極為高貴……每月所寄之項甚是少數……未知何日才有良機可賃,方能厚寄些著,孫甚憂也”,這封新加坡華僑林思曾寄給祖母的批信,字字體現思鄉之情。觀眾可以清晰感受到海外華僑華人在外拚搏的艱辛以及思家愛家的殷切之情。走進展廳,這樣的書信布滿整麵牆。每一封被歲月染成淡黃的僑批上,都訴說著“紙短情長”。2013年6月,由廣東三大僑鄉保存的15萬件僑批與福建僑鄉收藏的1萬多件僑批,組成“僑批檔案――海外華僑銀信”,被列入“世界記憶名錄”,成為中國第九項世界記憶遺產項目。通草畫是以通草片為載體、以水彩或水粉為顏料繪製出的外銷藝術品,主要流行於19世紀。當時,廣州的畫師們將城市的港口風光、節慶民俗等各類題材繪製其上。最常見的就是人物和生活場景,城市裏的美好瞬間被畫麵定格。通草畫滿足了海外大眾了解中國的願望,出口需求量較大。

            “以藏為主,以展促藏”。目前,館內還策劃了“偉大時代的印記――改革開放以來精品出版物專題展”“千秋寫印 華夏有章――中華版本發展概覽”等主題展覽,以及“裸眼3D華夏冊府”“5D粵港澳大灣區巡禮”等數字專題展覽。中國國家版本館廣州分館入藏版本數量達200多萬冊/件,成為新時代廣東文化新地標。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3年10月05日 08 版)

          打賞

          取消

          感謝您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掃碼支持
          掃碼打賞,你說多少就多少

          打開支付寶掃一掃,即可進行掃碼打賞哦

          相關推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後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

          欄目分類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Copyright © 2021 早報網 版權所有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早報網觀點。如您發現內容涉嫌侵權違法立即與我們聯係客服 710564642@juzkou.com 對其相關內容進行刪除。
          早報網登載文章隻用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早報網》官方網站:www.juzkou.com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Top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