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地圖 - 關於我們
          您的當前位置: 首頁 > 資訊 > 國內 正文

          中國―中亞峰會為何有裏程碑意義?

          作者:admin 時間:2023-05-17 07:23
          導讀:

            擁有3100多年建城史、累計1100多年建都史的西安,有著無數值得訴說的故事。而今,這一古絲綢之路的起點又將因為一場外交盛會而留下新的時代印記。

            18日起,為期兩天的中國―中亞峰會將在西安舉行。這是中國同中亞五國建交31年來,六國元首首次以實體形式舉辦峰會。作為今年中國首場重大主場外交活動,峰會的舉辦有何意義?峰會機製是在怎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它又將為中國―中亞關係下一個“黃金三十年”擘畫怎樣的藍圖?

            千年古都,繪就新篇

            在亞洲中部,我國新疆以西,有五個中亞國家――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五國共計約40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和我國山水相連,3000多公裏的共同邊界綿延著人類曆史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

            “駝鈴古道絲綢路,胡馬猶聞唐漢風”。如果說,2000多年前張騫出使西域,開啟了雙方友好往來的曆史,那麼31年前中國率先承認中亞國家獨立並與其建交,則使雙方關係駛入新航程。

            在雙方長期務實合作中,各國人民是最大的受益者――中國一些家庭燃氣灶上跳動的藍色火苗,氣源就來自中亞國家,每年約4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通過1833公裏長的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進入尋常百姓家”。而中歐班列則滿載著糧食、日用品等駛往中亞五國,不僅給沿線人民帶來實惠和商機,更在疫情期間扮演全球產業鏈“大動脈”,成為名副其實的新時代“鋼鐵駝隊”。

            近年來,中國同中亞國家高層交往更顯頻密。2020年,中國與中亞五國建立外長定期會晤機製。2022年初,中國與中亞五國舉行建交30周年視頻峰會。同年6月,“中國―中亞五國”外長第三次會晤決定建立“中國―中亞五國”元首會晤機製,首屆峰會由中方舉辦。經過前期籌備,峰會終於即將迎來啟幕時刻。

            有分析認為,峰會選址西安意蘊豐富。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具有極為重要的曆史和文化地位。而中亞地區則是“一帶一路”的首倡之地。中國―中亞峰會在此舉辦具有標誌性意義,也將凸顯西安“向西開放”的姿態。

            隨著峰會臨近,各國政要即將開啟“相約西安”模式。16日起,哈、吉、塔、烏四國元首將對中國進行為期5天的國事訪問。需要補充的是,土庫曼斯坦總統已於今年1月先行訪華。

            峰會也讓中亞多國人士翹首以盼。哈薩克斯坦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沙伊梅爾格諾娃表示,峰會“將構建中亞與中國關係發展的新格局,開啟全方位合作的新時期”。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幹國立東方大學副教授紹阿齊姆・沙紮馬諾夫則認為,峰會具有曆史性意義,中國的發展經驗值得中亞國家借鑒,期待雙方開啟合作新篇章。

            關係升級,水到渠成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亞研究所所長丁曉星指出,峰會的召開,既是各國因應國際和地區形勢做出的重要選擇,也是中國―中亞關係提質升級的必然結果。

            首先,國際形勢波詭雲譎,挑戰層出不窮,個別國家鼓噪分裂對抗、脫鉤斷鏈。在全球動蕩不安甚至出現局部戰爭的背景下,人類麵臨“團結還是分裂,合作還是對抗”的關鍵抉擇。中國―中亞峰會的舉辦,標誌著中國與周邊國家堅持走平等互信、合作共贏的道路。

            “中國致力於同各方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新型國際關係。中國―中亞國家關係的發展正是對中國外交理念的具體實踐。”丁曉星說。31年來,中國―中亞國家成為命運與共的好鄰居、好朋友、好夥伴、好兄弟。雙方關係已成為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典範。

            其次,中國―中亞五國合作機製提升至元首會晤級別,也與各方強烈的相互合作需求有關,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

            對中國而言,中亞國家在中國周邊外交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無論從中國西部安全、能源安全還是“一帶一路”建設角度,中亞均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對中亞國家而言,其未來發展戰略將圍繞實現現代化展開,對搭乘中國經濟發展順風車的願望非常強烈。此外,中亞國家之間關係也出現改善跡象,使它們可以作為一個整體同外界打交道。正是源於中國和中亞國家都有強大的合作需求和共同意願,發揮元首引領作用的峰會機製才應運而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兼中亞研究室主任許濤認為,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曆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這幾年中亞國家內部發生許多大事,再加上世界格局變化,特別是以烏克蘭危機為代表的重大地緣事件的發生,為地區穩定和發展增添不確定因素。此時此刻,如何繼續鞏固和發展中國―中亞國家的睦鄰友好關係,使之適應新形勢,成為一大課題。

            在許濤看來,周邊鄰國始終是中國外交的優先方向,關係到中國和平崛起的外部環境,而中亞國家有著良好對華合作基礎,是一股穩定的力量,它們遵循東方政治文化傳統,構成中國戰略夥伴的集群――中國與中亞五國實現了“三個全覆蓋”,即全麵戰略夥伴關係全覆蓋、雙邊層麵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全覆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全覆蓋。

            此外,從中國外交態勢來看,今年春季中國已與歐洲、東南亞、中東等地區國家開展高層外交互動,掀起一輪又一輪高潮,標注出中國與世界交往的新高度。而今同中亞國家集中開展元首外交,將使中國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得到進一步深化。

            兩位分析人士都指出,此次峰會在中國同中亞國家關係發展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

            一是向外界發出明確信號:在錯綜複雜的國際地區形勢下,麵對傳統非傳統威脅和挑戰,中國和中亞國家將團結合作,共克時艱,共同構建更加緊密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

            二是將中國―中亞國家關係與合作推向新高度。如果說過去30多年是中國―中亞國家關係從無到有、打基礎和促發展的時期,那麼未來可能步入一個全麵深化合作的新階段。雙方將致力於打造關係發展的下一個“黃金三十年”。

            三是合作機製升級,通過元首外交引領,為雙方合作提供最高級別、更有力的製度化保障,提升合作效率和層次。

            聚焦合作,注重引領

            兩位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峰會的看點集中在幾方麵。

            一是習主席重要講話將釋放何種信號。分析認為,中方強調的內容可能與峰會幾大主題相契合。

            這些主題包括:推動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構建,使一些安全和發展理念落實到具體合作中;堅持戰略互信和相互尊重,支持彼此核心利益;為中國―中亞關係長遠發展提供規劃和指引;等等。

            二是如何推動全方位務實合作,涉及經濟、安全、文化等各領域。

            經濟方麵,中國是中亞五國最大的貿易和投資夥伴,2022年中國與中亞五國貿易額達到702億美元,創曆史新高。截至2022年底,中國對中亞五國直接投資存量近150億美元。各國元首有望在峰會期間提出新的合作倡議,打造深度互補、高度共贏的合作新格局。

            今年還恰逢“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中亞是“一帶一路”發軔地和西出首站。今年,中國將與地區國家以中吉烏鐵路、中國―中亞D線天然氣管道等項目為牽引,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走實走深。預計與會方將聚焦“五通”,為對接合作注入更多動力。

            安全方麵,中國和中亞國家依托雙邊和上海合作組織、亞信等多邊平台開展合作。但安全形勢總體可控的同時也存在一些隱患,有待各方繼續深化合作。而阿富汗問題、歐亞形勢等地區熱點也牽動人心,預計各方將協調立場,發出維護世界和平安全的共同呼聲。

            文化方麵,夯實社會民意基礎仍有潛力可挖。作為職業教育國際合作品牌的中亞魯班工坊建設,預計將繼續推進。中方還與哈薩克斯坦等國家推進簽署互免簽證協議,為兩國人員往來和人文交流搭建更加便捷的橋梁。

            此外,在中國―中亞元首會晤機製的首次峰會期間,預計各方還將確立平台的工作方向,推出機製運行的指導原則,並在這一框架下形成一些專門的合作委員會,以落實元首達成的共識。

            前景廣闊,充滿機遇

            展望中國―中亞合作前景,丁曉星認為機遇與挑戰並存。

            “機遇可以說是很大的。”丁曉星說,盡管國際形勢動蕩,但第一,中國與中亞國家謀發展、促穩定的理念相似;第二,中亞國家追求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特別重視中國在減貧等方麵的治理經驗;第三,中亞地區麵臨缺乏出海口的天然劣勢,但在建立聯通之後,能發揮巨大潛力。

            這些都為中國―中亞合作提供了廣闊合作空間。丁曉星特別指出,在人工智能、荒漠化治理、太陽能風能等領域可能出現新的合作增長點。

            “至於挑戰,由於中亞國家願意與除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加強合作,因此這一地區難免產生競爭。”丁曉星說,“正常的競爭,中國並不懼怕,也充滿自信。但的確存在一些國家不願看到中國和中亞走得過近,會挑撥離間、製造雜音,這是需要關注的。”

            有分析指出,中國―中亞合作機製起步雖然較晚,但是注重務實,深受中亞各國的支持和歡迎。它不針對第三方,也無意同其他機製競爭。許濤認為,盡管地緣競爭和博弈加劇,但中國對於同中亞國家的合作是自信的。因為中國不是以陳舊的冷戰心態看待區域競爭,而是一如既往奉行安鄰、睦鄰、友鄰、富鄰政策,這是中國的處世哲學。而中亞國家經過同中國30多年的磨合,也認識到中國人不講附加條件,追求合作互補,共同發展。相信中國和中亞國家將乘著峰會的東風,為構建更緊密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本報記者 張全

          打賞

          取消

          感謝您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掃碼支持
          掃碼打賞,你說多少就多少

          打開支付寶掃一掃,即可進行掃碼打賞哦

          網友評論:

          推薦使用友言、多說、暢言(需備案後使用)等社會化評論插件

          欄目分類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Copyright © 2021 早報網 版權所有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早報網觀點。如您發現內容涉嫌侵權違法立即與我們聯係客服 710564642@juzkou.com 對其相關內容進行刪除。
          早報網登載文章隻用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讚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早報網》官方網站:www.juzkou.com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Top Top